实施方案

时间:2024-06-05 11:35:10
关于实施方案4篇

关于实施方案4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施方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施方案 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 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 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此处隐藏3328个字……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的工作对象是我市现有的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主要是指市域内的所有耕地和宜耕地。主要任务如下:

(一)按照《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05-20*)、《农用地估价规程》(td/t 10*-20*)和《*省实施农用地定级与估价试点工作技术方案》等技术要求,对全市20xx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现有耕地、园地及宜农未利用地的定级与估价进行专题研究。

(二)按照《农用地定级数据库标准》、《农用地估价数据库标准》的建设要求,完成我市的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成果及数据库建设。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农用地的质量和价值状况,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由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生态相协调管理转变,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三、工作步骤

(一)20*年 3月15日前完成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确定合作单位。

(二)20*年3月31日前完成全市农用地定级与估价资料的收集和图表资料的审定验收、汇总。

(三)20*年5月31日前完成全市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数据的处理计算,完成成果初稿。

(四)20*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市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数据的汇总,包括图件汇总、数据及数据库汇总、资料汇总、农用地工作报告编写等,形成全市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的图、文、表、库等资料,上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

(五)根据省国土资源厅验收意见,适当调整成果数据,将资料整理存档,并开展成果应用工作。

四、工作机构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的'学科和业务部门多,技术性强,任务重,工作难度大。为高质量、快节奏、短周期地完成工作,市政府成立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研究解决有关重要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市国土局)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工作组,办公地点设在市国土局。邵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毛晓荣、王杉中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周小武同志任技术工作组组长,柴晓旭、姜纪松、周克锋、吴礼富、周建芬、周新荣、罗江根以及各乡镇(街道)国土员为技术工作组成员。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保证各项工作组织部署到位。

(二)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扎实开展工作,及时提供相关图件和资料,确保稳步、有序开展工作,确保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三)大力宣传,深入发动。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其技术性强、要求高,必须依据农用地定级与估价规程和技术方案进行工作。应充分应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统一标准,规范操作,科学评估,合理分等

定级与估价。

实施方案 篇4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强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新背景下的考试和师生评价,并结合我总校各校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⒈指导思想

建构特色基础教育学生特色体系,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兴办全县一流教育”为目标,树立全面的质量意识和科学的评价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教育创新。

⒉目的要求

建构完整的中小学学生评价体系,通过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全面达成和落实有效措施,整体提高我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⒊评价体系

中小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

⑴、体现新课改理念,实现三维目标,关注全面发展,提升人品素质。

⑵、做实过程评价,保证教学堂堂清,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⑶、注重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等水平测试,并搞好升学选拔考试。

⑷、注重书本知识考查与综合素质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⑸、培育特色,狠抓特长。建构中小学生评价体系,是对现行评价方法和考试制度的一种改革和发展,该体系按评价功能分类,由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构成,三种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⒋基本内容

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基本内容

⑴、即时评价

①早起回忆昨天所学各科大体内容,想不起到校后抓紧看书;

②每节课前把学习用具准备好,握拳自我提示: “集中精力,加油学习”;

③每节课后用最短时间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然后放松;

④晚饭前后完成当天作业,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

⑤睡觉前闭目回忆.当天所学各科内容,回忆不起立即看书。

⑵、跟踪评价

建立学习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成长做出评价分析,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家长、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并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快乐。

⑶、综合评价

积极推进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改革考试方式,除纸笔测验方式外,还要进行选择性考查、开放式考试、表现性评

⑷、多元评价

以发展性、多元性评价,促进学生学科学业成绩的整体提升。

①语文和英语作为语言学习学科,尤其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语言的实践运用,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通过课外阅读,课外听说和课外表达等活动,扩大语文和英语学的.外延,促进生活化。

②数学教学应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做好试卷分析,错题勘误积累,数学日记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要求和分类指导,突出实效。允许部分学生补测,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

⑨理、化、生和小学科学要加强科学探究思想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过程性考查,提倡探究,勤于实验,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的能力。

④政、史、地和小学思想品德等学科要把学生参与日常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纳入评价范畴。

⑤信息技术课要通过课堂观察和上机操作技能、合作意识、学习态度等进行检查记录。

⑸、完善学期考试、毕业考试等水平性评价。

小学和初中毕业考试是阶段性的水平评价,必须根据课程目标,有效进行质量监控。学校是毕业考试的实施单位,教育教学指导中心是命题自评和教学质量分析的综合指导部门,必须做好考试质量把关工作。考后各学校均要搞好质量分析并上报教育教学指导中心,指导中心要搞好教学质量综合分析并通报全县。

⑹、深化选拔性考试改革,健全学科竞赛制度,培育特色,发展特长。

《关于实施方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