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5 15:59:2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自渎自悟

课前一分钟训练:搜集有关歌颂友谊的诗及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导语:

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大家齐读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师:下面同学们看课文,听老师范读一下课文。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根据老师画的停顿,大家练读古文,要读出朗读节奏。(以组为单位派代表读评)

齐读放慢节奏再读已经读出古文的节奏来了。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学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什么?下面我们默读课文,结合书下的注释,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哪些不懂的可以再小组内交流,结果记在书上。

汇报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指导读?几个善?

汇报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里流过!。

师: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能听出泰山?那么你们能不能读出来。泰山读的有味道,泰山很高,孔子认为因登泰山而小天下,可以看出来泰山是很高大的。

师:那谁能说说泰山这个词。

师:读书就像你们这样从字里行间读懂意思,能不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师:这句话里几个善?这里的两个善和第一句的意思一样吗?善:善于,会做事情,善:赞叹

师:相当于现代的什么?

学生:(好啊、真棒、了不起、真厉害)

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诗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还会有哪些景色?

学生:(晈晈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隆隆雷鸣)

师:想象一下,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学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

学生:晈晈兮若明月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沙沙的春雨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

学生:善哉:沙沙兮若春雨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袅袅的欢笑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

学生: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师:当伯牙古琴,志在雷鸣,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隆隆的雷鸣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

学生:隆隆兮若雷鸣

师:接着汇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读

师: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有名得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不会

师:想象一下别人是怎样赞美得?

学生:(你弹得琴太好听了,却没弄懂到底还在哪?你弹得琴很悦耳)

师:当他听到这样得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

师:后来,终于遇到了钟子期他得心情会是怎样得?(激动、惊喜、充满希望、欣慰)

师:其实,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得相逢,简介资料:出示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遍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师:通过大屏幕的资料此时得伯牙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师:如果你是当时的伯牙最想说些什么?

1)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真是太好了

2)知音只有一人就够了

3)没想到,你一个村夫却听懂了我的`琴声,真是我的知音啊

师:知我者,莫过于子期,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明月,凡是伯牙所念的,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让我们在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读出伯牙和子期息息相通的感情?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死了齐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理解读

师: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

学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

学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江河

师:他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生:前程希望

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句话(把伯牙的心情读出来)

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掉年他,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对伯牙说些什么?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再回到文中熟读古文,试着背诵

总结:

这篇佳作,让我们深切感到千古知音最难觅,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友情的真挚。

《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事编些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用心聆听这首古曲去感受伯牙子期这段友谊的千古绝唱,伴着古曲读课文 ……此处隐藏23367个字……)

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答。)

四、再解绝弦

过渡: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弹琴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

1、何为知音:

师: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谢地方没读懂?分别标注出来,我们一起来交流。

(全班交流。)

⑴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

“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

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⑵师: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

(生答。)

⑶反复朗读“善哉,……若江河”。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

课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相关诗句:(课堂备用)

满面春风皆朋友,有缘千里终相会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相识半天下,知音只一人。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知我者,子期也! 士为知己者死。

教学目标:

1、正确、通顺、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渗透古文朗读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利用插图、注释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通过朗读感悟、情感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知音深情。

教学过程:

导:(板书: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先看看黑板上的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生说)如果说一些以景物为主的这样的词语。(生说并板书4个:白雪皑皑 清风徐徐 波光粼粼 杨柳依依 草色青青等)

一、初读课文

同学们,咱平时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

1.练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准两个生字的读音及读好一个易读错的字。第二、三遍将古文读通顺,注意停顿。

2.指名读。第一个:注意听,每个字都读正确了吗?第二个:注意听,他在句子中是怎么停顿的?并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3.练读。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什么是古文的味道呢,举例平淡的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自由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4.指名读。

5.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文读了几遍了,这篇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仔细看书上的插图和注解,自己先来学习学习。静静的默读,自己学习。

2、检查:老师问两个问题,看看同学们自学得怎样了。

第一个:伯牙和钟子期分别有什么特点?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问:这两人分别有什么特点?(伯牙喜欢鼓琴,而钟子期喜欢听琴。)

1.从哪里看出来是“喜欢”——(善)

2.善字仅仅是喜欢的意思吗?还会是什么意思?

3.擅长。(一个是鼓琴的高手,一个是听琴的高手)指名读,读出他们的特点来。

4.鼓字是什么意思,(弹)从哪里知道的?(注释能帮我们很多忙啊!)

5.再读,读出他们的特点,(突出善字,并注意停顿。)

第二个:伯牙想弹什么,钟子期都听出来了吗?(想弹高山,想弹流水,都听出来了。板书:高山流水)

三、句子学习、情感体验

同学们,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多么诗意动人的画面啊,我们也一同前往感受一下这个场面。投影:插图及高山流水的音乐。

1.同学们,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伯牙,一个怎么的钟子斯?(弹得认真入情,听得如痴如醉)

2.投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此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么的画面?(巍峨高大的泰山)——读出峨峨的感觉

3.钟子期为什么不以华山或别的什么山来感叹,而选择的是泰山呢?(五岳之尊、皇上祭天的地方,巍峨而神圣)——指名读。

4.如痴如醉的钟子期听到伯牙这美妙的琴声,会发出怎样的感叹——指名读。(激动的、痴迷的、沉醉的、、、、)

5.善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怎么感叹?(好啊,棒啊,妙啊,强啊、、、、、、)

6.再读

7.还有另一个感叹词是——兮。一个句子中一同时出现两个感叹词,此时的钟子期看来是真的听得如痴如醉了,指名读——

同学们,伯牙表达高山的琴声令钟子期如痴如醉,伯牙表达流水的琴声,钟子期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投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读

2.此时展现在钟子期面前的又是怎样的画面?( )

3.再读。

句式练习:同学们,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啊。如果伯牙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志在白云,钟子期曰——悠悠兮若白云、、、、、、

这正是投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同学们,你对这句话,现在有何感想?——念字的'理解,必字的朗读。

四、补充

同学们,学到这,我们觉得伯牙钟子期能如此心灵相通,那么他们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朋友、知己等)真是这样的关系吗?轻声快读——投影:伯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听他弹琴的,虽然大都是宫中的达官显贵,可却没有人真正听得懂他的琴声,伯牙甚感孤独。一日外出途中,他在高山流水间弹奏了起来,以抒发内心的苦闷。不想,一个砍柴的樵夫——钟子期,驻足静听,并听出了伯牙琴声中想要表达的意思。(配流水乐曲声)

板书:(高山流水)巧相遇

只可惜他们两人相处时间甚短,意犹未尽。于是相约第二年的春天再于此地相会。

投影:插图及《伤离别》曲。悠远悲伤。叙述:第二年,伯牙兴致勃勃地赶来此地与钟子期相会,再续前缘。不想,天有不测风云,等待伯牙的并不是钟子期的人,而是钟子期冰冷的墓碑。

同学们,伯牙于茫茫人海中巧遇知音,何等的荣幸。可是此时,当他跪在子期冰冷的墓碑前,昔日的知音已化作一堆黄土。此时的伯牙做了什么?

投影: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做了什么?(板:破琴绝弦)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2.为什么这样做?(板:谢知音)

五、结尾

后人根据这个凄美的知音故事,改编成了一曲优美的乐曲——播放《高山流水》

让我们在这美妙的琴声中,再读这个故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